碳中和产业技术分类!

2021-06-30 11:48

碳中和产业技术分类

根据减排机制的不同,碳中和产业技术可分为减碳、零碳和负碳三类。

零碳技术应用及代表企业

风能和太阳能将逐渐成为发电的中流砥柱

据统计,2020年全国累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7270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5.1%。风电、太阳能累计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9.5%。近日,国家能源局提出,2021年全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占总用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1%左右,逐年提高,以确保非化石能源消费占20%左右。2025年一次能源消费占比。

碳中和产业

风力

2020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167万千瓦,同比增长178%,创下长期新增装机容量记录。根据全球风能协会(GWEC)发布的《2021年世界风能报告》,到2020年,全球新增风电93GW,中国新增陆上风电将占56.3%。

中国风电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图普公司,总市场份额为95%。 2019年,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分别以29.9%、19.2%和13.5%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

如今,风电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方向。领先的风电企业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出了一系列智能风电解决方案。远景科技集团发布了一款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和EnOS Smart Thing的智能风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它涵盖了风电场的整个生命周期。联网操作系统、上海电气集团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平台“风云”系统、东方电气风能智能选型数字化平台等。

一些专门从事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孪生的科技公司也参与其中。使用根云平台覆盖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故障预测和主动维护。千耀科技庄帝智 解决海上风力发电的设计验证、优化改进、科学决策等重要问题。

借助数字化、智能技术和规模经济的形成,风电成本逐渐下降,取消补贴电价。国家对分期建设但在一定时期内未并网的陆上风电项目和2021年新批准的陆上风电项目不再给予补贴。然而,海上风电的补贴仍在进行中。海上风电项目将成为未来风电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

光伏

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820万千瓦,同比增长60%。其中,光伏组件主要来自图普公司,这些光伏组件的总出货量占全球组件产量的50%以上。

多家企业将光伏行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太阳能深度融合,包括光伏电站建设、光伏运维、光伏储能等环节,推出发电解决方案、建筑、灌溉、农业。领域应用建设。

华为Fusion Solar智能光伏解决方案系统将率先在发电侧将人工智能、云等ICT新技术与光伏相融合,打造智能光伏电站。智能光伏可以准确检测和监控每个串中的信息。管理采用华为海思芯片、操作系统和智能控制器等高效组件,同时构建智能光伏无线传输系统,全球发电厂通过互联网集中集成。

核电

核技术没有二氧化碳排放成本,但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争议,也是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重要关注点。截至2020年12月末,日本共有49座核电站和15座电站在建,商用核电站累计发电量为366.24亿千瓦,占全国发电量的4.95%。中国先后在广东、辽宁、山东、浙江、江苏、福建、海南、广西、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建设了核电站。高能组。核电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绿色氢技术是普遍趋势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氢能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能源之一,并将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氢(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获得的氢)已成为普遍趋势。然而,绿色氢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现有的制氢项目大多采用灰氢(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氢)。我们从灰氢中生产蓝氢。氢(通过使用碳回收、利用和储存技术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氢化合物)被生产和转化。

图中的氢气生产商是中国氢能的重要来源。这些氢能源多为灰氢、蓝氢和工业副产氢。目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大唐国际电力有限公司等多家能源电力国资企业正在开发绿色氢能项目在做。未来,更多大型能源企业将推出绿色氢能。

氢能储运技术也是影响氢能成本降低和规模经济形成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采用的储氢技术可分为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和有机液态储氢。该地图显示了正在部署的公司。

新能源储能技术发展不容忽视

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为了实现大规模配电和消纳,利用储能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需要改进和平衡电力的供求关系。 ..为此,开发新的储能技术也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2021年4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能源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从商业上实现新能源存储 在产业化初期,我们将走向规模化发展,实现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的目标。

根据《2021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截至2020年底,我国在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为35.6GW,比上年增长9.8%。抽水蓄能作为最成熟、成本最低的储能技术,**累计装机容量为31.79GW。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长江三峡等电力和水利公司正在部署抽水蓄能电站。

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容量为3269.2MW,位居第二,但近年来增速较快,2020年同比增长91.2%。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902.4MW。近年来,电化学储能的商业应用逐渐成熟,市场上出现了众多优秀的储能技术提供商和储能系统集成商。

新兴科技公司支持电网运维智能化发展

同样,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输配电过程中的运维工作尤为重要。新兴技术公司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为电力传输、部署和管理做出贡献。

以商汤科技为例,将AI+AR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巡检,将提高电力运维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并网运行,可以有效保障电网安全。基于行业级AR技术试点,可以提供标准化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未来将大规模应用于更多换流站等工业场景,加速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负碳技术及典型企业应用

碳回收、储存和利用技术是负碳技术的重点

据公关部透露,我国目前正在开展 21 个 CCUS 项目,年捕捞量约 100 万吨。CCUS的发展现状面临着能耗、成本高等问题,长期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尚未得到验证。政府加大CCUS研发投入,支持CCUS全行业全过程。

2006年以来,中国政府支持了10多个CCUS项目,主要涉及国企、国企和学者。这包括在石油回收过程和高碳项目中利用和储存温室气体资源。煤炭液化项目的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高炉炼钢封存工程、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工程等多场景碳捕集与封存工程。中电投、中石化、华能、神华、大唐等石化电力企业也在吉林、重庆、内蒙古等地建设了1万吨以上或100万吨以上收集/储存/使用示范工程。目前,支持CCUS发展的主要力量仍然是政府、财力雄厚的央企和国有企业。

专注于二氧化碳等重要技术的回收与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