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碳中和产业的发展机遇!

2021-07-20 11:32

在实现碳中和产业的发展机遇!

具体的碳排放源决定了碳中和目标下的碳减排路线。碳源按经济类型大致可分为五类。电力和热力部门、工业部门、交通部门、建筑部门和其他部门。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的数据,2017年我国碳排放占比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供电供热44.37%、钢铁冶炼加工17.96%、非金属矿产12.53%、交通运输、联合仓储、邮政和电信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的 7.75%。占总排放量的 80% 以上。根据国际能源署2018年的数据,中国电力和热力碳排放量占51%,占比最高,其次是工业部门,28%,交通部门10%,建筑部门最高。占一定比例。百分之四。

从数据上看,我国的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占碳排放量的90%以上。这是我国在未来节能减排中实现碳中和产业目标的重要领域。因此,我国的碳中和道路主要围绕电力部门的脱碳、工业部门的节能、交通部门的电气化、建筑部门的绿色化。

碳中和产业

碳中和减碳路线对应五个主要产业链。包括新能源产业链、节能减排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绿色建筑产业链、环保产业链。其中,新能源脱碳路径较为清晰。换言之,就是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来替代火力发电。在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当前,工业领域的减碳难度**,一方面要以电解铝和绿色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替代能源,另一方面要依靠发展。新技术、新工艺。

新能源产业链——太阳能和风电最具潜力

从发展趋势来看,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成本仍将大幅下降,最终接近燃煤发电的成本。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和风能是最有可能的。有分析人士指出,到2025年太阳能年装机容量将增加两倍,并持续增长至2030年。到 2030 年,太阳能和风能在全球发电中的总份额将从 2019 年的 8% 上升到近 30%。未来,太阳能将主导世界能源供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中国风能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此推算,2021年至2030年,我国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每年将增加约68.93吉瓦。国家发改委预计,2020年至2030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将增加7.58亿千瓦,年均增加约6900万千瓦,我会的。与2030年的目标相比,目前太阳能和风电的总装机容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到2060年,中金公司将把国内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比2019年分别提高35倍和7倍,推动储能装机发电,30%的装机容量,我预计会接近。

在光伏领域,分布式光伏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国家能源局《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中、东、南地区分散式太阳能和分散式风力发电”和“十四五”规划。太阳能发电政策。周期可能比集中式 PV 更长。此外,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有望提振分散的光伏产业。

节能减排产业链——依托电气化、能源替代等多种途径

在政策方面,政府近年来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工业领域的节能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重大工业节能监管、工业节能诊断行动、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实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培训能源服务集成商、现代能源服务业和工业生产推进有机融合。

业界有很多方法可以节能减排。首先,工业过程的低碳转化可以通过电气化进行。例如,高带电短流程工艺可以替代长流程工艺。其次,虽然电解铝行业通过电力脱碳等能源替代,电解铝水力发电成本效益明显,但在资源祝福受限的情况下,减碳之路很可能直接走向热电解铝生产容量。第三,我们不使用水泥行业等高碳原材料,而是使用低碳排放强度的原材料。 40% 的碳排放是制造过程中的燃料排放,60% 是石灰石烧制过程中的排放。除能源替代品外,目前全行业采用粉煤灰、矿渣、氧化镁材料和其他非石化材料代替石灰石,但目前的可用性和水泥行业有限。

鉴于部分地区电气化难度较大,氢能和燃料电池是较好的替代方案。中国氢能联盟预测,从2020年起,中国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将以2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系统的年增长率预计分别达到43%、71%和35%。瑞信预计,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7万辆左右,2030年将达到100万辆左右。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是关键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2020年10月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和新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中汽协预测,2025年新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根据2020年的数据,至少有47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毛利差距,也就是2020年。预计未来五年的综合年增长率将超过 35.8%。

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扩大,将进一步带动上游电池、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将形成主要推动力。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核心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成本占比高达42%。未来五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6%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预计将达到1187GWh。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9亿元。

绿色建筑产业链——环保建材发展有望进一步加速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环保材料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望进一步加速,将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趋势。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估计,装配式房屋每平方米的碳排放量比传统房屋减少约 30 公斤,而排放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绝缘材料和水泥砂浆的消耗。 2019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渗透率为13%,国外发达国家的渗透率普遍为70-90%。住建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计划》透露,2020年装配式建筑将占新增建筑面积的15%以上。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见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争取竞争。大约10年内,装配式建筑将占据新建建筑面积的30%。碳中和顶层设计,政策可期。预计“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相关领域将继续跟进。

环保产业链——碳捕集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目前正处于污染控制投资的高峰期。据财政部数据,2019年我国节能环保支出73.9亿元,同比增长17.35%。 2020年节能环保支出6317亿元。从环保支出比重来看,我国环保投入不足1.5%,发达国家几乎稳定在2%左右,但相比之下,仍有较大差距。

在减排难度较大的行业,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是最成熟、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一项研究,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20% 至 40%。对回收技术的需求正在增加。其中,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是脱碳难度**的行业之一。如果没有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这些行业几乎不可能实现净零排放。我国目前只有10个示范项目,碳捕集还处于起步阶段,成本高,成效小。

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出台,中国投资协会和落基山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中国在碳中和愿景下的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零碳技术和储能技术等估计涉及的相关领域。你需要投资70万亿元左右。据中金公司测算,碳中和带来的绿色能源投资规模有望达到60万亿元。研究机构预测,未来30年,我国对碳中和产业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这将为绿色金融提供重大发展机遇。